零基础学IE: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一)
生产率(Productivity)为产出(Output)与投入(Input)比,即P=O/I。企业生产即是各类生产要素从投入、转换到产出为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
组织或企业都以提高生产率为经营的基本目的,这也正是工业进步的基础动力。
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服务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
-
- 生产率测定(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客观地度量和计算对象系统当前生产率的实际水平,为生产率分析提供基本素材和数量依据。
-
- 生产率评价(Productivity Evaluation)
在将对象系统生产率实际水平的测算结果与既定目标、历史发展状况或同类系统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生产率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系统评价和分析,以此为生产率的改善与提高提供比较全面、系统和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 定期或快速评价各种投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转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定或调整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宜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针,保证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 合理确定综合生产率目标水平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调控系统,制定有效提高现有生产率水平、不断实现目标要求的策略,以确保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更满意的产出。
- 为企业或组织的诊断分析建立切实可行的“检查点”,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出系统绩效的“瓶颈”和发展的障碍,确定需优先改进的领域和方向。
- 通过对某一特定产业部门或地区、国家层次中不同微观组织的生产率水平及发展状况的比较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易被人们接受的提高与发展方案和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竞争力,求得新发展。
- 有助于决定微观组织内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相对绩效,实现系统内各部分、各行为主体间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和工作的协同有序,从而保证集体努力的有效性。
-
- 单要素生产率(Single Productivity,SP)
生产过程的总产出与某一种资源(或要素)的投入之比。包括: 1)劳动生产率,是指只考虑劳动力(人数、工时等)投入所计算的生产率。 2)资产生产率,是指用固定资产账面值或折旧费作为投入所计算的生产率。 3)设备生产率,是指投入资源为设备额定产出能力或可利用工时的生产率。 4)能源生产率,是指用能源这一项资源啊(通常以千瓦为单位)作为投入(只考虑能耗)的生产率。 5)材料生产率,是指以投入生产过程的原材料重量或价值来计算的生产率。 6)成本生产率,是指将所有资源的成本总计作为投入来计算的生产率。
-
- 多要素生产率(Multifactor Productivity,MP)
生产过程或系统的总产出与几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表明几种要素的综合使用效果。 -
- 全要素(总)生产率(Total Productivity,TP)
生产过程或系统的总产出与全部资源(或要素)的投入总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应按照系统评价的原理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基本方法来进行。通常采用各种系统评价方法及效用函数、数据包络分析(DFA)方法和生产函数法(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丹尼森法、超越对数函数法等)。
狭义生产率
是指只考虑直接的资源(要素)投入产出结果的各种要素生产率,如前所述均为狭义生产率。
-
- 广义生产率
是指生产系统从投入到产出转换过程的总绩效或效能(Performance)。通常可用如下指标进行测评: 1)效益或效果(Effectiveness),即生产系统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该目标应充分考虑系统内、外部环境条件而合理确定。应符合SMART原则。 2)效率(Efficiency),即生产系统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该指标更强调对资源(时间、物资、设备、劳动力等)的有效使用和浪费消除。 3)质量(Quality),即生产系统的行为及其结果符合用户要求或技术规格的程度。 4)生产率(Productivity),即生产系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该生产率即指狭义生产率。 5)获利能力(Profitability),即衡量生产系统在一定时期中盈利性的指标,如利润、利润率等。 6)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 Life),即生产系统的设备、工具、设施和环境等方面对促进劳动者健康、安全、舒适、高效率工作的条件好坏,反映系统在一定时期内维持正常运作与保持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它与系统运行过程中各方面的协作与配合程度等有很大关系。 7)创新(Innovation),即生产系统的创造性和在较长时期内不断改善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广义生产率的测评是一项系统评价工作,需要建立适宜的系统绩效或效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以多指标为基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评价方法来进行综合评定。
3.按生产率测评层次和对象分类
有国民经济生产率、部门(或行业)生产率、地区经济生产率、组织生产率等。组织生产率测评又分为对营利组织(如: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如:政府、公共机构等)的生产率测评。
静态生产率(Static Productivity Rations)
是指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即一个测评期的绝对生产率。测评方法有比值法和系统评价法。
-
- 动态生产率指数(Dynamic Productivity Indexes)
是指一个时期(测评期)的静态生产率被以前某个时期(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相除所得的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比值法和基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原理的各种方法是其测评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技术。
5.按生产系统投入与产出的计量形态分类
可分为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生产率。一般只要产品比价和物价指数等没有问题,以价值形态表示的生产率指标比较准确且更易加总与综合。
文章来源:TLMS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线下公开课&沙龙
▍线上微课&直播课
▍标杆企业游学